Talk 01 管好時間做對事
一本可以改變你命運的好書! 「時間管理不是管時間,而是在教你如何看待生命」 「對自己問什麼問題就會造就什麼樣的人生」
作者:陳彥宏與安一心

我們管理的不是時間而是生命
一本可以改變你命運的好書!
「時間管理不是管時間,而是在教你如何看待生命」
「對自己問什麼問題就會造就什麼樣的人生」
現代人往往覺得時間老不夠用
想留點時間給家人跟朋友,卻老是做不倒?
四處奔波,卻沒有時間享受生活?
要做的事情好多,每件事情都很重要?,倒底該如何抉擇?
你是否感到每天生活很匆忙,每件事都很緊急,改怎麼辦呢
如果你時時感到焦慮,來聽聽這堂課,也許你會有新發現
陳彥宏講師今天為導讀,管好時間做對事:NLP的時間和心態管理
【內容】
1. 先想好事情的類型,分事情的輕重緩急
2. 關注重要的事,而不是關注急的事
3. 平衡的扮演生活中各個角色
4. 關注在可控制的範圍,不要關注在不可控制的範圍當中
5. 學會塊狀的有效管理時間
6. 總結
小安老師:大家好,今天很榮幸再次訪問陳彥宏老師,要分享久石文化出版的「管好時間做對事」,那為什麼選這本書分享呢?
陳彥宏老師:這本書的副標是「NLP的時間和心態管理」,過去常談時間管理很重要,在書序中就說:我們管理的不是時間而是生命。開宗明義就是時間管理不是管理時間,而是管理你看待時間、看待人生的概念。
小安老師:對啊,這本書跟以往管理時間的概念是不同的思維。
陳彥宏老師:這本書中也有提到傳統管理時間的概念,例如事情可以分成輕重緩急;第一種是很重要又緊急,像五月份要報所得稅,在5/31還沒報完就要被罰錢了;第二種是很重要但比較不緊急,以報所得稅的例子來說,在5/1的時候來看報稅很重要,但時間還很充裕,所以就沒那麼急了;第三種是很急但比較不重要,像是當你正在家裡忙的時候,同事來電說在你家附近逛夜市要你一同去,但你可能手頭有事在忙,就跟同事說改天再約,算是很急但不重要的事;第四種是不重要也不急,生活中有太多此例,卻浪費我們很多時間,例如我在時間管理的課,常在提醒現代人時間管理有一個最大的敵人─智慧型手機,我們花太多時間在智慧型手機上面了,其實很多時候不是在忙重要的事,只是養成習慣而已;
很多人在時間管理的時候,都關注在急的事情,所以會覺得生活很匆忙,每天都很慌亂,很多很急的事情在手邊,一直在處理,往往忘記關注重要的事,而不是緊急的事。在時間管理最容易有的盲點就是很多人先處理很急但不重要的事,卻沒有優先處理很重要但是不急的事,例如他正在準備下禮拜重要的簡報,下班的時候也都在準備,這件事是重要但不急,但這時候他接到同事的電話說正在他家樓下,約他出去,而這件事是很急但不重要的事,他竟然放下重要但不急的作簡報的事情,然後跟同事出去,之後一天一天的延誤下去,準備簡報的事也就變成很急的事了。重要不急的事情有一個特點,就如果不先處理它的話,慢慢地就會變成重要且急的事了;所以如果你常常為了處理很瑣碎、很急的事,弄得焦頭爛額,這代表你可能花太多時間在處理很急但不重要的事了。
小安老師:對啊,這是很重要的,每個人都要先想好事情的類型,我覺得很多人都搞不清楚事情的重要性。
陳彥宏老師:有很多人先釐清了輕重緩急,可是事情一但來了,根本沒有分辨重要性,這是最大的問題。我認為重要性第一個跟人有關,是誰交待的事是一個關鍵,這個人對你的重要性是什麼;第二個衡量這件事是否可以由他人幫忙,如果可以交付給別人,那這件事就沒那麼重要;另外,在這本書有提到重不重要也跟價值觀有關,所以每個人的判斷就會不一樣了,有些人覺得家庭很重要,有的人覺得工作比較重要,若有一天工作與家庭的事同時發生,那他們就會作出不一樣的決定了。
為什麼有時候會覺得時間管理一團亂,因為你沒有關注你的價值觀,沒有想好哪些事比較重要,所以作了決定之後就開始後悔,例如你公司有一個重要的會議,同時還有孩子學校的母姐會要參加,那你的價值觀本來是覺得家庭比較重要的,但仍選擇出席會議,在會議進行的過程中,一邊分神擔心孩子一邊開會,導致在會議上被老闆盯上,因此你覺得很難受,也沒有參加到你覺得重要的親子活動,變成負面的循環。
在本書有提到一點:平衡的觀點,對老闆而言怎麼可能讓員工平衡呢,但若能讓員工也照顧好家庭,這樣員工就可以更放心的投入在工作中,也能獲得家庭的支持,這樣就能變成正面的循環,工作效率不應該是由工時長短來衡量的。書中的第一章節就提到平衡包含第一個部份關於身體的需求,我早上在另一本書上,剛好看到一句話:「看看你的行事曆,就可以知道你的價值觀。」如果在行事曆裡都是工作的事,代表你的價值觀對於工作很在乎,如果行事曆上有排放鬆或家庭的行程,代表你的時間管理是比較平衡的;第二個部份是精神的需求,包含信仰或是靜思,我認為信仰跟宗教是不同的,有宗教不代表有明確的信仰;第三個部份是智力的需求,是否有進修成長或是閱讀的習慣,像是大老闆張宗謀每天晚上睡前會閱讀一小時,若能培養閱讀習慣,每本書都是作者心血的結晶,透過閱讀我們就可以學習到他們生命中的經驗;第四個是社會情感需求,是否有參與聯誼或社工活動,或是興趣同好的團體活動,像是路跑活動;若能關注到這幾個面向,是可以維持在平衡的生活之中。
這本書很棒的是有很多單元有一些練習,像第一章有一個練習:「在生活中我們會扮演很多角色,父母、領導者、朋友或是義工等等,在這些角色中挑出七個你覺得重要的角色,然後再針對這些角色給分數,一分表示你扮演的不好,十分表示你扮演的很好,給完分數再思考看,是不是只有一兩個角色花掉你大半時間。」像家庭主婦,她可能絕大時間只在兩個角色:媽媽跟老婆,她可能忘了還有其他角色也對她很重要的,所以當她長期只關注在媽媽跟老婆這兩個角色的時候,最後會發現自己忘記其他重要的事情;像這樣子的練習可以讓我們重新檢視在時間管理分配是否平衡。
小安老師:我發現本書的作者是以全然的面向來思考管理生活或精神品質。
陳彥宏老師:因為大部份的時間管理是講工作方面,看完這本書後,才發現時間管理不應只是管理工作的時間,生活中食衣住行樂亦可一同管理,讓生活品質提高,家庭關係亦可更融洽,人際互動更好,健康品質更好;時間是重要性的分配,你把哪些事情放在哪些時間上面,就會有哪些結果;曾經有學員問我,為什麼可以在演講或分享當中舉這麼多例子,我回說很簡單,我每個禮拜看完三本書,利用瑣碎的時間就可以閱讀了。如果你對你的生活不滿意或是工作積效不滿意,是因為你沒有把時間放在上面,所以沒有好的成果。
小安老師:對啊,很多人每天都不知道在忙什麼,就把力氣都消耗掉了,當然你可以責怪環境或是整體的狀態,都是沒有辦法補救的。
陳彥宏老師:書中有講到你要關注在可控制的範圍,不要關注在不可控制的範圍當中;事實上有很多事情是不可控的,上班時塞車是不可控的,但你可以早點出發,這是可控的;突發的狀況是不可控的,你可以控制的是調整時間,下次早一點作出準備或是預想突發狀況先做出處理,屆時狀況發生的影響就可以減少;就像財務管理,我們一定要有儲蓄跟存款,但是在時間管理上卻排得很緊,是沒有辦法作彈性應變的。另外我認為時間管理還有一點,雖然沒在本書中提到,很多時候要區分好責任歸屬,我看到很多家長在晚上九點多被小孩告知學校需要養蠶寶寶,需要桑葉,他們放下手邊的事情幫小孩處理,像這樣的狀況就是沒有把責任歸屬區分好,要跟小孩說明清楚請他們下次早點跟家長說,這樣才可以安排時間,也不會打亂原先計畫。
小安老師:對啊,在這本書前面幾章都在談價值觀,精神或是信仰,這都是牽涉到個人的看法或解讀,這樣才會把時間搞亂掉。
陳彥宏老師:我認為時間管理就是一個觀念,有些人感覺時間很忙,但仍可以去進修或是旅遊,我有一個朋友在台灣前幾名的保險公司工作,他是他們公司最頂尖的銷售員,業績在他們公司是連續十幾年的第一名,但他可以擔任孩子學校的家長會會長,亦參加扶輪社,並且常常出國演講,參加公司的出國旅遊,不禁問他如何運用他的時間的;他說很簡單,第一個時間要變成塊狀,像是半小時內把客戶電話聯絡完,一個小時內跟部屬溝通;第二個可以找朋友協助,像他有三個助理,若能尋求協助,就能簡省很多時間。
小安老師:但很多人都喜歡親力親為,或是擔心交託給別人事情就處理不好了。
陳彥宏老師:像這本書裡一個章節在談人際溝通,人有80%是在做人際相關的事情,也就是若能把人際溝通做好,那你就能省下一些時間;像剛剛說擔心交托給別人會處理不好或是跟預期不符,這種代表這種人要是能多點學習在人際溝通上或提升,會對他時間管理產生幫助,因為很有可能是沒有把事情交待清楚,我很喜歡一句話:慢就是快,笨就是好方法。在交待的時候可以更仔細,良好的溝通對人際關係有幫忙,對於時間管理也會有幫助。
小安老師:是,如果你交待清楚的話就可以節省,但沒交待清楚,反而更花時間。
陳彥宏老師:對,我看過一個負向循環就是越來越不敢把事情交待給別人,所以事情又回到自己身上,就覺得時間越來越不夠用,這不是別人不能支援你,有很多時候是溝通調整一下,就可以節省時間了。
小安老師:是,那這本書還有什麼可以分享的呢?
陳彥宏老師:這本書裡還有提到一個很重要的概念:我們要有清晰的目標,我舉自己的例子,我在十幾年前在國外學完NLP後,NLP這門學問很大,當時十幾個同期的一起去學這套NLP的課程,回國後很多同期的同學已經沒有在用NLP,我有把握我是裡面用的還不錯的,我就發現有件事我做的不錯,這跟時間管理有關,就是我有把所有我想練習的點寫上行事曆,例如說這三天我就專心練習視覺、聽覺和感覺,這三天我就練習眼球移動的觀察,經過這段時間的練習,因此達到很有效率的練習,這跟剛剛提到的目標有關係的,目標一定要很明確,過去我們可能只有把工作寫到行事曆上,如果把所有時間規劃都清楚的寫下來,在行事曆上可以清楚的看到,這樣會活的比較有目標感;我常說一個人的改變一定要有意識的改變,像我很清楚我比較沒有運動習慣,我訂了一個目標-日行萬步,運用手機APP來看自己跟目標還差多少,慢慢地就養成習慣,像我現在去便利商店買東西,過去會走最近的距離,現在會故意繞路,讓自己可以多走一點路,這APP還可以記錄喝多少水,就可以達成自己的目標,而且養成習慣。建議聽眾朋友都把所有行程全部放在行事曆上,這樣生活會變得很有目標感,變得很有計畫;另外建議可以把想要做的事情做一個清單,把一些想要做卻一直拖延沒做的事也列上清單,這本書也有提到拖延,事實上拖延最好的方式是視覺化你的清單,像是想去賞楓葉,想去畫展,可以先寫上清單,或許在你的行事曆還找不到時間排上,但在你有空的時候就可以放上行事曆,而當完成的時候就可以在待辦事項中劃上記號,這表示一樣一樣事情在完成,會特別有成就感,也會覺得每天很充實每天過得很有意義。
小安老師:是,這位作者應用很多NLP技巧在目標管理設定上,讓記錄看起來不但不會無聊,而且可以更有意義。
陳彥宏老師:是,NLP很在乎的是有沒有辦法圖像化你的目標,有一個概念是你看不到你怎麼到得了,你一定要在腦海看到你的目標,你才會做到。常有人的方式是夢想版,你可以把你的夢想畫出來,或是找到圖片貼上去,不管你想過什麼樣生活、開什麼車、住什麼房子,都可以貼在上面,然後去想像,想像什麼時候可以達成,然後就會發現很有效;越清楚目標就越容易達成,這是NLP的技巧。
小安老師:是,這本書還有蠻有趣的部份,接下來才是心理狀態的管理模式。
陳彥宏老師:是,你會發現心理狀態會影響我們的行為,舉例買東西,心理狀態可能覺得不買可惜,有可能是現在比較划算,也有可能是行銷的方式讓你有衝動,所以你做了行為。有一個心理狀態在時間管理中我們必須要去注意的,他不算是個負面的心理狀態,但對一個人的行為模式影響很大,叫做無聊,當一個人無聊的時候就沒有動力,沒有目標,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也不知道自己的時間用在哪裡了;語言會帶來狀態,在NLP神經語言程式學在乎語言的表達,怎麼說代表怎麼思考怎麼想,代表你有怎麼的感覺;給聽眾朋友一個小提醒,千萬不要常說這件事好無聊,好無聊雖然不能說是負面的字眼,但是對個人的影響,這表示你對這件事情沒有熱情,沒有好奇,要怎麼讓你在生活當中充滿動力,我認為好奇心很重要,去關注有什麼不一樣的。
小安老師:對啊,無聊的心裡狀態大部分都是黑白的,跟負面情緒接近,當起了好奇心,內在就會開始改變,整個行為模組也會跟著改變。
陳彥宏老師:是,像主持人提到的技巧,在NLP中是叫次感源,指的是大腦在儲存每件事時是不同的模式,當你無聊的時候,想像彩色明亮的畫面,然後你會發現你的心理狀態會跟著改變,這個技巧是可以自己運用的技巧,協助自己作調整。
小安老師:我覺得這本書還有一個有趣的地方,作者在每一篇的最後一頁都會說你錯過了什麼。
陳彥宏老師:我覺得這是一個好問題,每個人人生都是一個旅程,每天都會看到不同的風景,如果你可以更有意識的去注意你延途的風景,就會發現更多的美麗的風景了,更多不同的面向,作者透過每一篇最後問的問題不斷提醒我們還錯過了什麼,如果你時間都放在有價值的事物上,你就會少錯過美好的事物。很多時候只是看事情的角度不一樣,這樣看到世界也會不同;時間管理是教你如何善用瑣碎的時間。
小安老師:是,今天很感謝陳彥宏老師分享久石文化出版的「管好時間做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