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客~  歡迎登入

I Like Radio

Enjoy Your Life!



YT連結:https://youtu.be/CuZlp74K84g

現代人的生活,隨著科技的進步,有太多太多便利的商品
讓我們常常不自覺地就想去購買它們

但是
沒有節制地購買
將會讓自己的家中堆滿了東西
從而使得家中空間越顯擁擠

那你可知道
當你所處的空間越是擁擠
你的心將越受束縛

當你的內心空虛時,
你很容易被空虛、不安所驅使,
去買那些目前不需要或家中已有的東西

然而
一旦你的家中塞滿了不必要的物品,你又不去進行整理
從特定角度看來
其實在你心底深處
早已堆滿無法解決的問題了

不過
當你願意開始去整理,並且慢慢懂得整理之後
你將會發現,你已經開始擁有自己人生的主導權了

因為
當我們擺脫掉那些不必要的物品時
就能讓那些物質對我們的干擾降低
也就能讓自己那混亂的內在,慢慢地恢復到正常的狀態

講白一點
就是我們在透過整理、思考與丟棄的過程中,
同時對內心進行選擇、決斷,關注當下,從而回歸自我、找回自我
這對於自己心靈的恢復與提升,是非常有幫助的

看到這裡
不曉得聽眾朋友們
你們是不是開始有興趣想進一步知道這箇中奧妙呢?

歡迎進來收聽本集公鹿所分享的書中內容吧~

購書連結請點此:https://reurl.cc/nZ0lel


 


當你整理空間時,其實你的內心也會被整理了

如果你到達書店,你會發現有越來多的書籍,告訴你如何去做斷捨離,可以幫助很多人走向簡單輕鬆的生活概念。

因爲現代人的生活,因爲科技文明的進化,我們走向了所謂的極繁主義。

像是衣服要如何穿搭、新型號的手機或電腦問世、一些可以改善我們身體的技術與課程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被各種追求效果、大量生產的物品所包圍
甚至因為這種「擁有的更多」的幻覺,讓我們的身體跟心靈,都慢慢地受到資本主義的侵蝕~

對於現在的我而言
我開始發現,其實我們可以擺脫不必要的物品
讓物質生活對於我們的干擾慢慢降低

斷捨離是本書第一個重點,就是要跟多餘的物品告別

這是非常棒的一開始,當你身為物品的主人,
在捨棄東西時,是否可以注意到如何讓物品可以物盡其用,產生真正的價值

其實公鹿,定期一個月都會整理家中一小塊區域,像是負責料理的電器區域、外出上班的衣服區域、回家閱讀的工作區域,一次去整理一個小區域時,相對比較輕鬆、也比較不會有壓力。

像是上個月在整理電器區域時,發現四年前所購買的烤盤,已經很久沒有用了,因此決定要告別它。

一般來說,先是去感受它對自己的重量,當決定告別時,就是直接把電器產品丟掉。

但我是去拜託擅長網路拍賣的朋友,幫我把電器賣掉。
雖然只有少少幾百塊錢,但能讓這物品能存續它的價值、有了它的新去處,覺得蠻好的。

其實,家中的物品就像人的內心一樣,當家裡塞滿了不必要的物品(廢物),等同於心底堆滿了無法解決的問題,沒有去處理。

家中不必要雜物越來越多的時候,心就會脫離原來的位置,而迷失了方向。

今天想要跟大家介紹這本書,是由聯經出版的「因為整理,人生變輕鬆了」。
就是要跟大家好好分享,如何透過整理自己的空間,進而重新整理自己內在世界的實用技巧

不論是家中客廳、房間、書房、餐廳,
只要我們好好打理自己的居家環境,也能成為怡人、舒適的生活空間。

坊間書籍,都是教大家透過斷捨離的方式,進行整理。
但這本書的出發點,更適合家庭。
並不是教你要進行無條件的丟棄東西,而是幫助居住在這個空間的家庭成員,
每個人都建立、找到屬於自己的心理空間。

如果你是居住在小空間的孩子,且家中的雜物很多。
若是你認為搬到大空間後,就可以改善現在雜物亂堆放的問題,那這個觀點可能就大錯特錯了~~

因為內在的世界,真的會反應到外在的世界。

不管我們住進多麽寬敞的大房子,如果沒有在自己心中好好建立整理的方法跟對策,其實慢慢地,大房子的狀況還是會重回到小坪數房子的狀況。

我的朋友曾對我說過,其實台灣人的家裡,每十個人的家中,就有六七個人會維持這樣亂的狀態

很喜歡囤積、喜歡雜亂的人,其典型生活的習慣就是
一直買買買、不願意丟丟丟
很多東西都積了好幾層灰了,還不肯把它丟棄

如果你臨時說要去朋友的家中坐時,你朋友就算有做過整理,還是很亂。
其實這樣的狀態,也代表著我們的內心,有太多的不滿足了,只能靠物品的填充,來蓋過現在的空虛感。

接下來的節目中,將會分享書中介紹的幾種技巧,是你我都可以輕易學會的,來慢慢把家中環境,打造成自己及全家人都滿意的空間

(1)如何讓原本消失的空間,重新活過來:
在開始整理自己家中時,請大家先問自己一個問題「現在這個空間,我想要做什麼用途」。

就像是書櫃,應該擺放書籍,但卻因為家人沒地方擺,而放置家人放不下的東西,讓書櫃無法發揮應有放書的功能。

當這個空間喪失了原有的功能後,無論是空間價值或是本人在家中的定位與價值,都將變得混淆不清。

看著餐廳裡的飯桌,有時候我想像他是拿來閱讀的空間
有時候覺得他是我家人相處一起吃飯,品嚐美味餐點或者火鍋的美好地方
但是如果沒有想像,沒有想法的時候,空間的用途就會變得混淆不清

我常在別人家看到,在用餐完後,飯桌上有那些沒有清洗的碗盤、喝過的飲料、垃圾等等,這其實代表著家庭成員對飯桌的空間定義混淆不清。餐廳應該不會是垃圾場吧?

若有此狀況,務必跟家中成員聊聊,用完餐後請進行清潔、物歸原位,讓飯桌的功能恢復原本的工作。

作者在寫這本書的時候,曾經到過一個委託人家中
委託人家裡面有一個被稱為倉庫的空間
裡面擺滿衣物,衣服被彎曲變形的衣架掛在牆邊,而變形的衣架其實會讓衣服變形。

地面上還有好幾個紙箱,堆的跟小朋友一樣的高
當紙箱堆這麼高,其實放進去紙箱的東西,未來要再打開真的很困難...
而倉庫這個空間,因為堆砌如山的東西,已經變成廢墟了

因為這雜亂無章的空間,甚至家人會開始捨棄它原本的功能。
比如說這空間是要作為書房,但堆滿東西後,就再也不會踏進這空間一步了。因而讓家裡的空間變得擠壓,可能慢慢地,全家人都集中擠在客廳裡生活。

要讓倉庫恢復原本用途的第一件工作,就是要讓裡面的各種物品物歸原位。
你如果開始整理自己家中雜亂無章的空間時,
你會發現很多東西早已經變成無用的廢棄物,
例如過期的東西、自己從來都不會用的東西、有些物品的功能早已經被其他物品所取代。
如果沒辦法處理,可以進行斷捨離丟棄。

我自己幫助家人及朋友整理空間的時候,會先跟他們聊一下,關於這些物品的分類,在聊天的過程中,也會詢問他們對於這些物品的需求性,把每一項物品的關聯性紀錄下來,初步進行分類。

再來重新跟案主討論它們在未來生活的可能性,將要保留的保留下來,不願意保留的,則放置到別的空間,把各種物品放到應當屬於它的位置。在重新分類好之後,未來取用上,也會變得相對便利

雖然在台灣朋友的家中,大概都會感覺很雜亂無章、沒有辦法整理。
但當你願意在某一個時間開始整理自己的周邊環境時,你會有一種感覺:
「哇,這真的是我的生活環境嗎?」
當你整理完一部分後,才會發現,家中多了一些空間可以走動。

因此,這節的重點是要告訴大家,你一次只要重新整理一個小區域,再想像勾勒一下,家人一起在這個空間生活時,你會有什麼感覺、面貌。

請記住,整理的核心重點,不在於物品,而是在於人,如何把空間改造成適合人生活的地方,這才是我們生活的重點。

(2)當你願意開始整理、懂得整理,你就擁有人生的主導權

喜歡心靈的朋友,其實都想要獲得自己內在的主導權,花很多時間去做靜定的冥想,讓自己混亂的內在,恢復到正常的狀態。但是,透過在日常生活的打理,也可以幫助自己獲得這個效果。

不過談到整理這件事情,你會不會有個疑問,
到底什麼時候,我們才需要整理呢???

當家中有新的物品出現的時候,這時候我們就會需要整理東西

至於如何會產生新的東西呢?
主要其實是透過消費這個行為

在開始消費之前,我們其實應該要知道:「我現在擁有物品的存放狀態」
當確認好自己擁有多少東西時,才不會失手買下不必要的物品

很多人買了東西,並不知道自己其實早已擁有,因而變成擺設,例如一年用不到十次的烤箱,甚至是我自己買的果汁機,一年內用不到五次,雖然我覺得已經用得很多了。

在我們的生活中,常會在不經意中,被這些不需要的東西所囤積著

如果你自己本身喜歡囤積物品,其實代表著內在似乎有一股不滿足的感覺...

心裡越空虛的人,越容易被強迫性的不安所驅使,覺得一定要買點東西才行。

家中在不知不覺間,就被各種東西所囤積,
連帶著繼續影響這種不安的感覺,因而變成一種惡性循環

公鹿在此邀請大家,在你們買東西之前,先對自己家裡進行整理,你會發現有些東西已經塞滿,到了要丟棄的狀態。

其實現在的我,會經常檢視自己的使用物品的狀況。
像是衣服,如果有些衣服超過了一年以上我都還沒有穿過,我會選擇先將它收在另外一個空間裡,過了兩年之後還是不願意穿的話,就會選擇丟棄。

當衣櫥的衣服多了的時候,我會問自己,哪些是自己喜歡、需要的。
如果不需要的衣服,就會捐給舊衣回收箱,讓需要的人拿去利用。

其實當自己開始願意整理之後
消費的習慣也會漸漸改變
雖然我現在偶爾還是會有浪費的行為
但我對於金錢的運用會更有目的性
譬如想花錢的時後,我會選擇喜歡的線上課程來上課,讓錢花到刀口上面

金錢透過聰明消費的方式,培養自己大腦內在聰明的神經元
我們用錢的方法變得更簡單了~~

(3)整理的時機:當人生出現變化時,就需要整理

因為每個人的生活方式不同,整理的方法或者技巧就不同

在這邊除了分享自己個人經驗外,也常常可以聽到周邊朋友詢問,到底什麼時間我們最適合來做整理的工作

以我自己來說,就會從生活習慣下手,
好比說統一發票兌獎,每兩個月就需要對獎一次。
我會拿對獎的時間,當作整理的時間,去整理自己發票區域的環境,我的發票區域就是電視下方的電視櫃,整理的過程除了清潔灰塵,同時進行簡單的掃地,另外也把生活中的文件進行歸類,若用不到的就會拿去回收區域

不用花半小時的時間,就可以簡單地打掃完一個小區域了

利用週期性的生活習慣,來進行整理,會變得自動化,當生活的規律感出現時,對於自己的自我理解程度也會提高,會變得更有自信心

另外
當生活中發生重大事件的時候,我也覺得很適合來進行整理

像是伴侶間分手,這個時機整理的東西最多了
我會建議把對方的物品先整理好,放在一個小箱子內
如果你願意把它丟棄,或者寄送回對方現在居住的環境,那就這樣做吧~
如果不行,一定要把它放在家中不顯眼處,並對自己約定一個時間,如果過了那個時間點,就把這些東西丟棄

這個丟棄的過程,其實對於自己的心靈,非常有幫助

有時候會睹物思情,看到時會不自覺想起以前的好或不好,但這個情感與記憶連結,又容易傷身體,對於自己的身心狀態,影響也不太好,透過打包整理再丟棄的時候,自己的狀態也會好很多

還有另一個重要的整理時間,就是搬家前後的時間、或是家中即將進行裝潢整理時,這也是對自己內在空間,重新進行整合的好時機。

這個時候,如果你之前有好好規劃、整理自己目前的物品的話,會讓整個家庭的狀況煥然一新,甚至可以節省自己的搬家費用,產生不漏財的人生

最後,摘錄書中幾個一定要整理房間的時機給大家參考
1. 家中增加新成員時候
2. 有家人離開家的時候
3. 孩子長大的時候
4. 搬家前後裝潢前後
5. 物品太多時
6. 自己覺得家裡需要進行改變時

其實上述的一些時間表,都是當我們覺得人生產生變化或覺得需要改變的時候,我們自己務必一定要進行整理。
透過整理,可以讓我們實實在在地感受那份變化,並且慢慢地接受它。

以上就是我摘錄由聯經出版,「因為整理,人生變輕鬆了:幫助2000個家庭的整理專家,教你從超量物品中解脫,找回自由的生活!」這本書的重點摘要喔

最後用這本書的一句話,來做ending
好好整理你的人,你未來一定也可以好好地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