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月效應 │ Ritam超效科學心靈訓練中心 │ 黃色公鹿 專訪 心宇愛主持人 恩恩
YT連結:https://youtu.be/moE1MuzG0Io
常聽到人家說
新婚就要去度蜜月
這個蜜月,其實是取自於蜜月效應
對於蜜月效應
一般人應該下意識地會認為
應該只會在伴侶關係才出現的
事實上
蜜月效應不一定只有在伴侶關係才能體驗到的
單身的朋友也能體驗到蜜月效應的
那單身的朋友,如何能體驗到呢?
簡單來說,就是在內在擁有幸福、快樂、熱情和愛的感受
另外,體驗並擁有蜜月效應的感受,其實是創造美好愛情的基礎哦~
回歸正題
其實,蜜月效應是出自於一名細胞生物學家
他透過各面向的科學研究,像是細胞、基因、量子力學、…等等
來得到像是天生性格如何形成、信念如何養成的研究結果
關於信念的養成與性格的形成部分,
我們在本集節目中,將會好好告訴你們。
在節目的最後,來賓主持人恩恩特別提醒大家一件事
【我們永遠要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
當你能夠好好了解自己、在乎自己、接納並且愛自己時
你才能真正了解自己的需求,也才能夠真正地去愛別人
話就不多說了~
歡迎想了解更多的聽眾朋友,趕緊進來收聽喔~
購書連結:https://reurl.cc/d23N92
1.什麼是蜜月效應?
蜜月效應:濃情蜜意時感受到的一種幸福、熱情、活力、健康的狀態。
你知道這本書最特別的是,由一位細胞生物學家所撰寫的,透過科學的研究、細胞、基因、量子力學…
告訴我們一個人”天生性格”是如何形成?”信念”是如何養成?
我想問主持人,當你聽到蜜月效應時,第一個想到的是什麼關係?
很多人一開始看到蜜月效應,下意識的會認為這是在伴侶關係才能體驗到的。
難道,單身的人,沒有伴侶的人,就無法體驗到蜜月效應嗎?
其實蜜月效應不一定是在伴侶關係才能體驗到的。
應該說,如果你能與自己都能體驗到蜜月效應,那麼進入關係也一定有辦法可以延續這樣的蜜月效應。
2.單身的朋友如何體驗蜜月效應?
簡單來說,就是在內在擁有幸福、快樂、熱情和愛的感受。
這麼說可能會有點抽象,有的人可能會想…
「我現在就是沒有這些感受啊!我要怎麼樣才能擁有這些感受?」
其實很簡單!
很多人以為我要讓自己擁有幸福、快樂和愛的感覺是很難的事。
好像要有什麼大事,或做什麼大貢獻才有可能有這些感受。
但其實不需要,一些小小的事情就能讓你擁有這些感受。
比如:
你有沒有一直很渴望學習的東西?
有沒有一直想完成的夢想或願望?
去做”讓你充滿熱情、喜悅與興奮的事”,就能產生這些感受,也是一種蜜月效應!
在這裡的重點是"過程",而不是"結果"。
以我自己來說,我去碰從沒有過的畫畫,我很享受也很開心,無論我畫的好不好,成不成功,在那當下我很開心!
畫完之後,我還擁有了成就感、愉悅感和價值感!
覺得自己超級棒!
這就是我和自己創造的蜜月效應。
所以聽眾朋友們可以開始思考:「什麼事情可以讓你開心?快樂?」、「什麼事情可以讓你有成就感、自信?」
找到之後直接行動,不要猶豫。
體驗並擁有蜜月效應的感受,是創造美好愛情的基礎。
3.書中也有提到我們很常說的"信念"。信念不只影響我們一生的決定、行動和人生走向,也影響著我們的關係。恩恩可以跟我們分享一下嗎?
的確,信念一直是大家在探索的面向。
大家都覺得只要我能改變這個信念,我就可以過著不一樣的人生!
也許我的生命軌跡會不同。
在改變信念之前,如果我們能知道信念是如何產生的,那對我們甚至是後代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主持人是腦科學背景出生的,對於信念的產生和累積應該不陌生吧?!說不定比我知道的還更多呢!!
在胎兒出生後的2~6歲,學習速度很快,就像海綿一樣,聽到的、看到的、環境中的一切都會被全盤接收。
這時候的孩童腦波是處在希塔(θ)波,了解腦波的朋友會知道希塔波是一個可以處理信念、顯化、心想事成的腦波。
如果一個人有更多的時間處在希塔波,那很多事情都會變得簡單好處理許多,但那是不可能的。
因為我們需要調換不同的腦波以協助我們工作、日常的運行。
既然在希塔波是信念、顯化波,顧名思義在這樣的腦波下,孩童會學習各種行為和接收所有的信念。因為孩童沒有明辨是非對錯的能力,所以會全盤接收。
當父母指責孩子時,孩子無法分辨這是父母的情緒,因此會把一切全部扛到自己身上,認為…是我不夠好,所以父母吵架不開心!
慢慢的,就會形成一種性格是,遇到事情先反省是不是自己的責任。久了,可能背負了許多與自己無關的責任在身上。
那麼這些信念該怎麼處理?
如果我因此而有一個"我不夠好"的信念,我該如何轉為"我已經夠好了"的信念?
我需要別人跟我說我已經很好了,來擁有這樣的信念嗎?
相信我,當你內心有一個"我不夠好"的信念,就算有10萬個人跟你說"我覺得你超好、超棒的!"你也絕對不會相信。
你可能還會想…"這個人是在說什麼?他是不是誤會什麼?還是安慰我?"
所以想要轉換信念並不是由外在環境的改變與獲得來得到。
而是由你的內在,自己發自內心的感受,這才能真正轉變你的舊信念。
當你發現你有一個"我不夠好"的信念,問自己:
「怎麼樣我會開心?」
就像我們前面說的,去做那些會讓你開心的事情。
很多人以為我要去做"能讓我覺得自己是夠好的事情"才對,其實信念的轉換沒那麼難、複雜,也不是一定要這麼相對。
不管你擁有什麼樣的信念,只要你能"愉悅、開心",像秘密說的"Feel Good"就好。
因為頻率是最重要的。
可以從一個很簡單的小事情開始!
比方:你喜歡小狗、小貓!
只要看到牠們就覺好開心、好輕鬆、好快樂!
那麼你可以把你的手機、電腦桌面都設成小狗小貓的圖示。
甚至走在路上時,可以多多留意有沒有小狗小貓?
把你的注意力放在那些能讓你感覺快樂、輕鬆、療癒的東西上。
會帶給你很大的幫助。
4.那麼性格的養成又是怎麼來的?
這本書的研究真的很有趣,你會發現胎教真的有它的重要性存在。
作者說,母體血液中的營養成分並不是唯一影響胚胎發育的因素,事實上在母體裡還包含了大批「資訊」分子,比方:化學物質、荷爾蒙,及影響、控制母親情緒與生理健康的生長因子。
也就是說,母親的情緒、感受,都會透過胎盤傳到胎兒身上。
當母親感覺到恐懼時,胎兒的肢體會呈現緊縮的狀態,當母親感覺到幸福時,胎兒的肢體會敞開,看起來輕鬆又自在。
這就是為什麼胎兒會感覺到母親的情緒,甚至在他出生之後,這些資訊所帶給他的感受都可能影響他一生。
比如,當父母曾經有過要不要拿掉這個孩子的想法,胎兒會接收到這個資訊而覺得有生存上的危機,好像隨時會被拋棄,自己是不是不被父母所愛?
之後就算還是生了下來,那個不安全感、害怕和恐懼,仍會伴隨這個胎兒長大,因為這些資訊都已經不知不覺的存在在這個胎兒的細胞裡,我們也可以說那是細胞記憶。
這些是養成我們性格的基礎。
我聽朋友說過一些關於身邊懷孕媽媽的狀態,比如:擔心小孩生出來養不起、害怕帶小孩,或是反正小孩就隨便養就好。
這些你以為無傷大雅的情緒與想法,可能都正在一一的影響你的小孩喔,甚至關聯他的一生。
所以我常常覺得身為父母親,當你決定要生下這個孩子時,一定要很注意、留意你的情緒和想法,當然我們不可能無時無刻都開心快樂,但至少我們盡可能的做,畢竟每個父母都希望小孩可以幸福、快樂、開心的長大,對吧?!
如果還是單身的朋友,我覺得也是很好的機會,趁還單身的時候好好調整修煉自己,畢竟單身是最沒有干擾的時候了!
這樣當我們進入一段新關係時,也會更順、更幸福快樂,知道如何做是比較好的。
5.最後有什麼想跟聽眾朋友補充的嗎?
我覺得無論現在是單身還是有伴侶,我們永遠要把專注力放在自己身上。
當我們有衝突時,先給自己一段冷靜的時間,看看自己內在發生了什麼事情?它帶給了你哪些感受?
此刻,你能為這些感受做些什麼?
如果只是放空,什麼都不做,那就照著這個內心的感覺去走。
當一個人能夠好好的了解自己,在乎自己的每一個感受,接納並愛自己的每一個樣貌,你才能真正了解自己的需求。
同時,你也才能真正的去愛別人,而不是把對方當作生命中的浮木,希望對方滿足你的一切需求。
當你能在一段關係中,與對方相愛卻又能同時獨立,相信這段關係將能走的更長遠。
這也是心宇愛-幸福引航家一直想帶給大家的,可以追蹤我們的粉專、頻道,也可以和我們預約幸福諮詢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