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討厭的勇氣 二部曲完結篇:人生幸福的行動指南 Part 3
在被討厭的勇氣二部曲中,我分別用三個影片分享不同的重點!
我從這本書獲得的收穫是什麼?
我如何將這些啟發反思到自己身上?
在最後一部的影片,我將分享的是被討厭的勇氣中,關於…
1.什麼是愛?
2.什麼是幸福?
3.我們真正想獲得的是什麼?
讓我們一起來收聽最後一個片段吧!
也許你與我有不一樣的收穫,也歡迎在下方留言與我們分享喔!
安:上次你有提到,兩個人共同的幸福!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夠很幸福,但我們要怎麼樣讓彼此變得更幸福?或是,讓我們的人生更幸福?
恩:書中提到的內容我覺得很棒,在這邊分享給聽眾朋友。
所謂的愛是「兩個人共同完成的課題」。
為了變得幸福,就必須踏進人際關係。人類的煩惱全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而人類的幸福,也全都是人際關係的幸福。
所謂的幸福就是貢獻感。
我們每個人只有在認為「我對某人有用處」的時候,才能真正感受到自己的價值。
而愛就是從「我」解放出來。
孩童時代的我們是藉由自己的「脆弱」在支配大人。脆弱是人際關係中最可怕且強而有力的武器。
有許多大人同樣以自己的脆弱、不幸、傷口、不得志的環境還有心靈創傷為「武器」,試圖控制他人。讓別人擔心、限制別人的言行、想支配他人。
人不能永遠都以自己為「世界的中心」而稱霸,必須與世界和解,了解到自己是世界的一部分。
認識了愛,學會讓人生的主詞變成「我們」。
從只有兩人展開的「我們」,將範圍擴大到整個共同體,以至於全人類。
我的體會是,愛是兩個人共同的課題,也就是把原本的主詞「我」改成「我們」
不再是我的幸福,不是你的幸福,而是「我們的幸福」。
如果我們能從我們的幸福為出發點去思考現在的關係、遇到的事情,那麼我們就能夠站在平衡點上,與對方溝通,找出對彼此都好的方式,往幸福的路上繼續走下去。
如果總是以「我的幸福」為出發點,那就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想法,會需要別人來配合自己,需要別人為自己的幸福快樂來負責任!
這會失去溝通、成長的機會,關係終究會失衡…
小時候的我們有父母的愛,整個家都是以我為中心,只要哭鬧,就有糖吃,父母無條件的包容、愛、配合我們,這是全家都以「我」為中心!
所有人都該愛我、理解、包容、懂我~
但當我們成人後,內心還在小時候的「以我為中心」,那麼在人際關係上就會出現很大的問題。
長大後,我們要學會自立,為自己的快樂、幸福、人生負責!
在人際關係中學會平衡,同理對方,從我中解放出來,只有當我們能從我中解放,我們才會真正懂得愛!
愛不再是你給我快樂,不再是我向你乞討,不再是一個失衡的關係!
愛將會是我們一同快樂,我能給自己愛、幸福和快樂,我能照顧好我自己,我也願意付出我的愛、幸福和快樂,成為一個平衡的關係。
幸福,就是貢獻感!
為別人付出,或是別人因你而成長、有所獲得,你就會感到幸福!
幸福,不再是別人給你的!不再是世界給你的!
而是,你先主動給予別人,最後這世界將這份幸福回饋給你!
你可以想想,你能為這個世界、所處的地方、遇到的人做些什麼呢?
就算只是給予一個陌生人一個微笑,都足以成為你為這個世界的貢獻!
因為人是有溫度的,微笑,也能在當下溫暖對方的心!
你有沒有曾經走在路上,突然對向的人給你一個微笑的經驗?
當下的感覺如何呢?是不是覺得很開心?很溫暖呢?
貢獻不需要是很特別、很偉大的事,日常生活中的一句關心、一個微笑、一個舉手之勞,都是很棒的貢獻!
今天,你就可以試試看做一件你可以貢獻的事情,並觀察做完這件事後你的感受如何?
是不是很開心呢?覺得自己很棒?或是自己的內心也覺得暖暖的?
安:書裡也有提到人是害怕去愛的這個部分,對於這一點,你有什麼看法?
我:在被討厭的勇氣書中提到其實人是害怕去愛的時候,我一開始有點不太能理解,但是看完之後我反思了一下,我才發現自己也是害怕去愛的。
我看完之後突然發現自對於進入關係有一個想法是:我需要先懂得接納、包容、同理心,我才能進入關係。當我完全的學會這些事情之後,關係才會長久。
我發現,我的目的和書中的內容是完全一樣的。
我會有這個想法是因為:我害怕自己會受傷。我怕自己沒學會這些東西我的關係就會結束。
最根源其實就是害怕去愛。害怕受傷就是害怕去愛。
有了這樣的想法,就把自己鎖在一個門內,一直期盼有一天自己學會了這些東西之後再去愛。這是我一直沒有發現的事,我沒有發現自己一直把自己鎖在一個門內。
後來發現,關係要長久,並不是要先學會接納、包容、同理心後,關係才會穩定;
要學會接納、包容、同理心,必須先進入關係中,透過在關係裡與對方的相處,我們學習如何接納?如何包容?如何同理別人?關係中的穩定就是彼此在關係中一起學習、成長。
只有進入關係中,我們才能真正的學習,真正的學會;
站在關係的門外中學習,沒有實際接觸,是學不會東西的,也是一種逃避。